上一篇:163.门外有一位客人
164.天门敞开
- 救恩
- 2019-10-13 21:54
伴奏
示唱
第164首 天门敞开
There Is a Gate That Stands Ajar
(《颂赞诗歌》第312首)
巴克斯特(L .Baxter 1809,9,2-1874,6,22)作词,韦尔(S.J.Veil,1818,10,6-1884,5,20)根据菲利普斯(Philip Phillips,1834,8,13-1895,6,25,见210首介绍)原谱改编
词作者巴克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彼得斯堡。她和妹妹在浸礼会牧师塔克的帮助下接受了救恩,受洗归主。两姐妹帮助在家乡建立一各浸礼会教会。她结婚后迁居纽约市,继续为主作工,家中经常接待外地的同工,成为各地教会工作人员交流互助的中心。她虽然长期瘫痪卧床,但从未停止过读经和写作,家中常有人来聚会,信徒从中得到许多勉励和安慰。1855年,她出版了她的福音诗集,其中的佳作曾给许多人带来帮助。
《赞美诗》第317首《至宝圣名》也是巴克斯特作词的。
曲作家菲利普斯是美国著名的歌唱家和作曲家。他出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五岁登台献唱,十六岁进音乐学校,并参加村里的诗班,十九岁在他自己的音乐学校授课,同时在一个制造乳酪的农场当学徒。1858年与克拉克结婚。1860年起经商,销售风琴和钢琴等乐器并出版主日学诗歌集,时常沿街弹唱,用他美妙的歌声推销自己的产品。1865年遭遇火灾损失了全部财产,但他没有灰心。1867年他迁居纽约,开始陆续出版他的《歌唱旅程》等圣诗专著达11种,大受欢迎,售量达一百万册以上。他因出色的歌唱才华而受到伦敦主日学协会的邀请去演唱100个晚上的圣诗,从而开创了他环球诗歌演唱的新篇章。他到处举行诗歌演唱演唱会,用歌声宣扬耶稣基督的福音,让救主的大爱感到千百万人。他的足迹遍布各大洲,共计在英国和爱尔兰献唱972次,欧洲大陆150次,加拿大和澳洲187次,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81次,美国3200次。他在伯利恒降生教堂的献唱,是他一生引以为荣的。他的虔诚,热情和美妙的歌喉,以及他所留下的著作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赞美诗》210首《义者家乡》和474首《迎击恶敌》也是菲利普斯作曲。
曲改编作者韦尔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贫困家庭,很小就参加工作谋生,艰苦创业。他对宗教非常热心,对赞美诗更是情有独钟,曾大力协助诗歌集的出版。他自己也创作一些圣诗的曲调。
示唱
第164首 天门敞开
There Is a Gate That Stands Ajar
(《颂赞诗歌》第312首)
巴克斯特(L .Baxter 1809,9,2-1874,6,22)作词,韦尔(S.J.Veil,1818,10,6-1884,5,20)根据菲利普斯(Philip Phillips,1834,8,13-1895,6,25,见210首介绍)原谱改编
词作者巴克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彼得斯堡。她和妹妹在浸礼会牧师塔克的帮助下接受了救恩,受洗归主。两姐妹帮助在家乡建立一各浸礼会教会。她结婚后迁居纽约市,继续为主作工,家中经常接待外地的同工,成为各地教会工作人员交流互助的中心。她虽然长期瘫痪卧床,但从未停止过读经和写作,家中常有人来聚会,信徒从中得到许多勉励和安慰。1855年,她出版了她的福音诗集,其中的佳作曾给许多人带来帮助。
《赞美诗》第317首《至宝圣名》也是巴克斯特作词的。
曲作家菲利普斯是美国著名的歌唱家和作曲家。他出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五岁登台献唱,十六岁进音乐学校,并参加村里的诗班,十九岁在他自己的音乐学校授课,同时在一个制造乳酪的农场当学徒。1858年与克拉克结婚。1860年起经商,销售风琴和钢琴等乐器并出版主日学诗歌集,时常沿街弹唱,用他美妙的歌声推销自己的产品。1865年遭遇火灾损失了全部财产,但他没有灰心。1867年他迁居纽约,开始陆续出版他的《歌唱旅程》等圣诗专著达11种,大受欢迎,售量达一百万册以上。他因出色的歌唱才华而受到伦敦主日学协会的邀请去演唱100个晚上的圣诗,从而开创了他环球诗歌演唱的新篇章。他到处举行诗歌演唱演唱会,用歌声宣扬耶稣基督的福音,让救主的大爱感到千百万人。他的足迹遍布各大洲,共计在英国和爱尔兰献唱972次,欧洲大陆150次,加拿大和澳洲187次,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81次,美国3200次。他在伯利恒降生教堂的献唱,是他一生引以为荣的。他的虔诚,热情和美妙的歌喉,以及他所留下的著作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赞美诗》210首《义者家乡》和474首《迎击恶敌》也是菲利普斯作曲。
曲改编作者韦尔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贫困家庭,很小就参加工作谋生,艰苦创业。他对宗教非常热心,对赞美诗更是情有独钟,曾大力协助诗歌集的出版。他自己也创作一些圣诗的曲调。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
下一篇:165.奇哉生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