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205.天上荣耀充满我的心灵
206.主寻亡羊
- 救恩
- 2019-10-14 09:21
伴奏
示唱
第206首 主寻亡羊
There Were Ninety and Nine
(《颂赞诗歌》第172首)
克雷芬(Elizabeth.Clephane.1830,6,18-1869,2,19,参395首介绍)作词,桑基(Ira D.Sankey,1840-1908)作曲
这是一首基督教界最受欢迎的圣诗之一。
词作者克雷芬在英格兰的农村长大。她从小爱主爱人,但家中有一个最令人忧虑人,那就是她的哥哥安得烈。他游手好闲,终日无所事事,常与一班坏人为友,喝酒胡混。虽然父亲尽力规劝,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索性到加拿大流浪,照样与坏人为伴,喝酒赌博。克雷芬天天为哥哥祷告,时刻惦念着他。
在一个严寒的冬晚,安得烈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在路上行走,不幸跌倒,再也没有爬起来。他在寒冷的风雪中躺了一夜。第二天被人发现抬到医院,终因病情严重,不多时便死去了。
不幸的消息传到英格兰,使年仅十几岁的克雷芬受到沉重的打击。她立刻进入自己的房间,流泪伤心地向主祷告。她在祷告中问主是不是在安得烈离世的那一刻产生了悔意?她说:“主啊!是的,你已经有九十九只了,但你的恩典不是也够这一只吗?难道你的圈中有九十九只就满足了吗?”经过长时间的祷告,她觉得平时的祷告已蒙主应允,她的哥哥在临死前一刻已经悔改。于是她的心里得到了平安。她把这一次的感受写下来:“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羊圈安眠,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写完之后因为不好意思给别人看,就一直封存在抽屉里。
一八六九年,她因病离世,年仅39岁。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这首诗,就把它发表在一家日报上。那天正好布道家慕迪和桑基准备前往英格兰。他们在火车上看报时发现了这首诗,很受感动,就剪下来夹在日记本里。在一次聚会时,慕迪找不到合适的诗歌,桑基立刻想起这首诗来,因为讲道的内容就是好牧人,但这首诗还没有配上曲子。圣灵在桑基心中催促说:“只管唱。”桑基走向钢琴,弹出了和声,就开始唱了。优美动听的旋律随着琴声一个个字唱出来,谁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英格兰的大复兴就这样开始了。他唱完以后,慕迪走过来拉着他的手问道:“桑基,你从哪里找来这么好的诗歌,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啊。”他回答说:“这就是那天在火车上我们看过的那首呀!”
据说这是桑基惟一的一首即兴创作的歌曲。
有关这首诗歌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现举两个例子:
英国有一位与桑基和慕迪同工的喀拉馨夫人,因为要去欧州大陆旅行,临行时购买了一批简装的《圣诗和独唱》,以备在路上和欧洲分发。到了巴黎的宾馆,她就将几本放在阅览室。当晚,有一位也是从英国来的青年,到阅览室找报纸看,无意中发现这本诗歌,一看是桑基编的,觉得很熟悉,因他有一个姐姐也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参加过慕迪和桑基的布道团。她时常教他唱诗,并劝他去听道,但都感动不了他。他因为好奇,就把诗歌本翻开,立时见到:
“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
他马上想到:“要是姐姐看见这两句歌词,一定会说是指我的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出对福音的厌恶,就把书撇到一边,独自看戏去了。但在戏院里他的心里得不到平安,似乎听见有人在他耳边喊着:“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他怅然离开戏院,返回旅馆蒙头睡觉,想把刚才的事忘掉。谁知第二天刚醒过来,那句话又回到他的脑子,使他坐立不安,最后没有办法,他只好回到阅览室看看那句歌词的后面是怎么说的。由于不知诗歌的首句,他翻了半天才找到,一看前两句是:“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栏中安眠。”他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啊!那无疑是我的姐姐,她在羊圈里安眠,而我呢?岂不就是迷路群山的一只羊吗?”
他终于幡然悔悟,不再作迷途的羊。当她姐姐来看他时,他欣然拿出这首诗歌来,告诉姐姐:“是这首诗歌引他回到羊圈,”“乐哉!主已寻回亡羊。”
还有一个美好的见证:1875年慕迪与桑基从英国回到美国,在故乡的老教堂里聚会,前来听道的真是人山人海,连门前的空地都站满了人,慕迪就只好在院子里讲道。门口仅有一个小地方放了一架风琴,由桑基领唱诗歌。会众唱了几首诗后,慕迪说“让我们同唱《主寻亡羊》吧!在教堂前面的小河对岸,有一位老军人正坐在走廊的藤椅上。他不肯前来听道,看到全家的人都去听道,他很生气。但一听到这首《主寻亡羊》的诗歌时,他受感动了,心里十分难过。几天之后他请人为他祷告,结果他得到了救恩,主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把余下的光阴献与主用,还参加了慕迪的布道团,热心服务。
几年以后,这个教堂举行了新堂奠基典礼,慕迪请桑基站在房角石上再一次唱起这首《主寻亡羊》,希望教堂的兴建能引领更多的亡羊归回。这时,住在对面的那位老弟兄已经卧床不起,但听说要唱这首诗歌,便连忙叫他的家人打开窗户,能让他再一次能听见这首引他归回羊圈的名曲,听着,听着,他就安然回到大牧人的怀抱中去了。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只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路15:4)
曲作者桑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自幼参加教会活动。17岁时,他的父亲说:“我看这孩子将来除了每天在腋下夹着一本赞美诗到处歌唱之外,不会找别的工作。”的确,他经常在教会的主日学中教唱赞美诗,后来果然成为一位世界著名的福音圣诗歌唱家。他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州青年会的总干事。为建造青年会会址,他募集了4万美元。后来他与慕迪(Moody)同工,在布道会上教唱福音诗歌,也曾编辑并创作过许多首赞美诗。他曾经将他的作品编辑好,准备出版,但一次失火将他的原稿烧毁。1906年他眼睛失明后,还出版了一本《我的生平及福音赞美诗的故事》。在书中说:“我不是一个音乐家,也不是一个歌唱家,我从来没有学过声乐,也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但我对所唱诗歌的每一句和每一字都深有体验。我每唱一首诗都必须把它唱到每一个听众的心里。我常感到好的旋律易找,但好的歌词却不易找。”
桑基一生创作了几十首福音赞美诗,其中三十首至今仍在教会的聚会中传唱。
《赞美诗》326首《天乡之歌》,331首《我有一救主》,368首《依靠耶稣》,376首《藏身于主》,377首《在主翼下》和476首《因信得胜》也是桑基作曲的。
示唱
第206首 主寻亡羊
There Were Ninety and Nine
(《颂赞诗歌》第172首)
克雷芬(Elizabeth.Clephane.1830,6,18-1869,2,19,参395首介绍)作词,桑基(Ira D.Sankey,1840-1908)作曲
这是一首基督教界最受欢迎的圣诗之一。
词作者克雷芬在英格兰的农村长大。她从小爱主爱人,但家中有一个最令人忧虑人,那就是她的哥哥安得烈。他游手好闲,终日无所事事,常与一班坏人为友,喝酒胡混。虽然父亲尽力规劝,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索性到加拿大流浪,照样与坏人为伴,喝酒赌博。克雷芬天天为哥哥祷告,时刻惦念着他。
在一个严寒的冬晚,安得烈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在路上行走,不幸跌倒,再也没有爬起来。他在寒冷的风雪中躺了一夜。第二天被人发现抬到医院,终因病情严重,不多时便死去了。
不幸的消息传到英格兰,使年仅十几岁的克雷芬受到沉重的打击。她立刻进入自己的房间,流泪伤心地向主祷告。她在祷告中问主是不是在安得烈离世的那一刻产生了悔意?她说:“主啊!是的,你已经有九十九只了,但你的恩典不是也够这一只吗?难道你的圈中有九十九只就满足了吗?”经过长时间的祷告,她觉得平时的祷告已蒙主应允,她的哥哥在临死前一刻已经悔改。于是她的心里得到了平安。她把这一次的感受写下来:“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羊圈安眠,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写完之后因为不好意思给别人看,就一直封存在抽屉里。
一八六九年,她因病离世,年仅39岁。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这首诗,就把它发表在一家日报上。那天正好布道家慕迪和桑基准备前往英格兰。他们在火车上看报时发现了这首诗,很受感动,就剪下来夹在日记本里。在一次聚会时,慕迪找不到合适的诗歌,桑基立刻想起这首诗来,因为讲道的内容就是好牧人,但这首诗还没有配上曲子。圣灵在桑基心中催促说:“只管唱。”桑基走向钢琴,弹出了和声,就开始唱了。优美动听的旋律随着琴声一个个字唱出来,谁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英格兰的大复兴就这样开始了。他唱完以后,慕迪走过来拉着他的手问道:“桑基,你从哪里找来这么好的诗歌,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啊。”他回答说:“这就是那天在火车上我们看过的那首呀!”
据说这是桑基惟一的一首即兴创作的歌曲。
有关这首诗歌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现举两个例子:
英国有一位与桑基和慕迪同工的喀拉馨夫人,因为要去欧州大陆旅行,临行时购买了一批简装的《圣诗和独唱》,以备在路上和欧洲分发。到了巴黎的宾馆,她就将几本放在阅览室。当晚,有一位也是从英国来的青年,到阅览室找报纸看,无意中发现这本诗歌,一看是桑基编的,觉得很熟悉,因他有一个姐姐也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参加过慕迪和桑基的布道团。她时常教他唱诗,并劝他去听道,但都感动不了他。他因为好奇,就把诗歌本翻开,立时见到:
“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
他马上想到:“要是姐姐看见这两句歌词,一定会说是指我的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出对福音的厌恶,就把书撇到一边,独自看戏去了。但在戏院里他的心里得不到平安,似乎听见有人在他耳边喊着:“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他怅然离开戏院,返回旅馆蒙头睡觉,想把刚才的事忘掉。谁知第二天刚醒过来,那句话又回到他的脑子,使他坐立不安,最后没有办法,他只好回到阅览室看看那句歌词的后面是怎么说的。由于不知诗歌的首句,他翻了半天才找到,一看前两句是:“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栏中安眠。”他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啊!那无疑是我的姐姐,她在羊圈里安眠,而我呢?岂不就是迷路群山的一只羊吗?”
他终于幡然悔悟,不再作迷途的羊。当她姐姐来看他时,他欣然拿出这首诗歌来,告诉姐姐:“是这首诗歌引他回到羊圈,”“乐哉!主已寻回亡羊。”
还有一个美好的见证:1875年慕迪与桑基从英国回到美国,在故乡的老教堂里聚会,前来听道的真是人山人海,连门前的空地都站满了人,慕迪就只好在院子里讲道。门口仅有一个小地方放了一架风琴,由桑基领唱诗歌。会众唱了几首诗后,慕迪说“让我们同唱《主寻亡羊》吧!在教堂前面的小河对岸,有一位老军人正坐在走廊的藤椅上。他不肯前来听道,看到全家的人都去听道,他很生气。但一听到这首《主寻亡羊》的诗歌时,他受感动了,心里十分难过。几天之后他请人为他祷告,结果他得到了救恩,主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把余下的光阴献与主用,还参加了慕迪的布道团,热心服务。
几年以后,这个教堂举行了新堂奠基典礼,慕迪请桑基站在房角石上再一次唱起这首《主寻亡羊》,希望教堂的兴建能引领更多的亡羊归回。这时,住在对面的那位老弟兄已经卧床不起,但听说要唱这首诗歌,便连忙叫他的家人打开窗户,能让他再一次能听见这首引他归回羊圈的名曲,听着,听着,他就安然回到大牧人的怀抱中去了。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只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路15:4)
曲作者桑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自幼参加教会活动。17岁时,他的父亲说:“我看这孩子将来除了每天在腋下夹着一本赞美诗到处歌唱之外,不会找别的工作。”的确,他经常在教会的主日学中教唱赞美诗,后来果然成为一位世界著名的福音圣诗歌唱家。他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州青年会的总干事。为建造青年会会址,他募集了4万美元。后来他与慕迪(Moody)同工,在布道会上教唱福音诗歌,也曾编辑并创作过许多首赞美诗。他曾经将他的作品编辑好,准备出版,但一次失火将他的原稿烧毁。1906年他眼睛失明后,还出版了一本《我的生平及福音赞美诗的故事》。在书中说:“我不是一个音乐家,也不是一个歌唱家,我从来没有学过声乐,也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但我对所唱诗歌的每一句和每一字都深有体验。我每唱一首诗都必须把它唱到每一个听众的心里。我常感到好的旋律易找,但好的歌词却不易找。”
桑基一生创作了几十首福音赞美诗,其中三十首至今仍在教会的聚会中传唱。
《赞美诗》326首《天乡之歌》,331首《我有一救主》,368首《依靠耶稣》,376首《藏身于主》,377首《在主翼下》和476首《因信得胜》也是桑基作曲的。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
下一篇:207.归家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