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圣经 > 现代真理 > 遍览圣经学预言 >
  • 文章列表: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7 | 28 | 29 | 26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视频合集 |
  • 8基督见证上帝道 启1:1-3

    GO
    我们上一讲讨论了“耶稣基督”这个称呼背后隐含的意义。“耶稣基督的启示”是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因为这里并不像耶稣在世的时候,人们只不过把祂当做普通的常人;也不像耶稣升天之后,门徒传福音时要证明耶稣是基督;而《启示录》一开篇就直截了当地确信耶稣就是基督,耶稣就是上帝所差来的先知,就是上帝所兴起的大祭司,以及将来要做这个世界永远的君王。
    既然有这么多门徒已经受圣灵启示写下了新约各个篇章,为什么这里还要直接用耶稣基督自己的启示,再来把这些已有的启示进一步加强呢?我们知道,耶稣在地上时是以大先知的身份出现,来教导民众。祂的门徒和祂在一起生活三年半的时间,见证了祂的人生、神迹,也从祂那里学得很多宝贵教训,他们就是祂的见证。所以,写福音书,门徒应当是非常恰当的人选。耶稣升天后,在天上作大祭司。这份工作在旧约和新约都有预表。包括保罗的书信,也大量谈到耶稣在天上的工作,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希伯来书》中。但是基督作为大祭司,是怎样检查天上的案卷呢?那些更加详细的内容,只有耶稣自己才能说得更清楚。从旧约到新约,对于耶稣将来做王也有很多预言。但是《启示录》却带给我们更加细致和具体的启示。
    之前我们用了七讲的内容做铺垫,这一讲我们开始学习第一章。
     
     
    启1:1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上帝赐给祂,叫祂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祂的众仆人。祂就差遣使者晓谕祂的仆人约翰。”
     
    1、启示的来源
      
    《启示录》开篇第一句说明了启示的来源,它直接来自于上帝,是上帝交给耶稣的。所以它来自宇宙中最高的权威。耶稣赐下这份启示,就像祂在地上做先知一样,一切都是行天父的旨意。正如约8:28所说的一样“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约12:49耶稣说“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耶稣不仅在地上如此,而且在天上做大祭司,也依然说祂天父给祂的启示,并没有因为自己升到天上就自作主张。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都是全心全意地行天父的旨意。
     
    2、“启示”的含义
     
    这段话中用了“启示”一词,有人就因此断定它参照了当时流行的启示文体。这里的“启示”主要是把隐藏的事情展现出来的意思,就如同把窗帘拉起来一样,可以看得更加清晰。而“启示”的另外一个用法,是指在所启示的事件中包含耶稣祂自己的显现。一般的人可能理解启示和预言都是讲将来的事。可是,在整个希伯来圣书里,预言不一定都是要说新的事情。对犹太人来说,预言常常是传讲先前已经传讲过的真理,是呼召人回归或不要忘记那些重要的事情。事实上,《启示录》并没有多少新的信息,它所揭示的事件,在旧约中都已经提到。但是《启示录》是以更加详细的方式、以更为强调的语气,在更紧迫的时代感之下、把它再次地启示出来。
     
    有些学者认为,“耶稣基督的启示”这段话的希腊文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从耶稣而来的启示”,另一个是“关于耶稣的启示”。但这节经文其实已经明确说明,《启示录》是从上帝而来,是上帝给耶稣基督的启示,要通过祂把将要快成的事情指示祂的众仆人。所以,这个启示应当是从耶稣而来的启示。当然,耶稣个人的品格也随着这些事件的推进而进一步显明。但《启示录》主要是启示必要快成的事,就是耶稣作为天上的大祭司和将来的君王所要行的事,要把这些启示出来。
     
    3、启示的程序
     
    那么,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完成启示呢?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这个启示来自上帝。启示的程序就是:上帝将启示赐给耶稣基督,耶稣基督再差遣使者(天使)晓谕使徒约翰,约翰再把所得到的启示,写信给“七教会”,再借着教会传给普天下。
     
    4、“晓谕”的含义
     
    中文圣书用的“晓谕”一词,在希伯来文和英文中都是指用象征性的方式让约翰明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启示录》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之前我们曾谈过,《启示录》就是为了说明上帝要在最后清理战场、打扫战场,要洁净圣所,同时要洁净天地。祂在洁净圣所的时候,是定下所有人的案卷;可是在洁净天地的时候,却要把所有恶者全部消灭,这个动作是需要解释的。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降下大灾?为什么要在基督复临的时候将所有的恶者灭绝?用一句很通俗的说,《启示录》就是为了说明耶稣基督为什么要“动武”,以及祂“动武”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必要性。中文圣书“那必要快成的事”这句话,17世纪希伯来语的《启示录》是这样说的:“那必须要动怒”。所以启1:1意思就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上帝赐给祂,叫祂说明为什么必须动怒,把这件事情指示祂的众仆人。祂就差遣使者用象征性的语言,让祂的仆人约翰能够听懂。
     
     
    启1:2
    “约翰便将上帝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
     
    1、“上帝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
     
    这里面出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上帝的道和耶稣的见证。我们可以说,整个《旧约圣书》叫做上帝的道。这里把“耶稣基督的见证”和“上帝的道”并列,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在耶稣降生前的400年,《旧约》就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耶稣来到世上,开启了新约的时代。耶稣升天后,陆续地有四福音书和其他的书信写成,就是《新约圣书》。在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也提到耶稣的见证。林前1:4-7“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上帝,因上帝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又因你们在祂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正如基督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以至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这段经文中下面加点的字,是翻译者加上去的,原文中没有,可以删掉。所以在这里出现的也是“基督的见证”。
     
    这样,耶稣的见证就提到了和上帝的道——《旧约》同等的位置。但是现在仍然有人只接受《旧约》,不接受《新约》。我们从耶稣基督的启示——《启示录》就可以看到,“耶稣基督的见证”也和上帝的道,和《旧约圣书》有同等的地位,同为上帝的启示。确立这个概念,对我们理解《新约圣书》和《启示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不能只接受《旧约圣书》而拒绝《新约》,也不能只偏重《新约圣书》而轻看《旧约》。
     
    对于这两种倾向,预言之灵在《基督比喻实训》11章中有两段话。
    “有些自称相信旧约《圣书》的真理并用它来施教的人,竟弃绝《新约圣书》的真理。他们既不肯领受基督的教训,这就证明他们并不相信先祖和先知所说的话。基督说:‘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约5:46)因此,他们虽然讲授《旧约圣书》,他们的教训却没有真实的能力。
     
    “许多自以为相信并宣传福音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竟将《旧约圣书》抛在一边。基督曾论到旧约经卷,说:‘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他们既然弃绝了《旧约》,实际上也就弃绝了《新约》;因为二者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若不讲福音,就不能正确地讲解律法;或不讲律法,也就不能正确地讲解福音。因为律法是福音的体现,而福音又是律法的开展。律法是根本,福音是律法芬芳的花朵和成熟的果实。 ”
     
     
     
    启1:2 “约翰便将上帝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所以,约翰在上帝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这两者之间不作分别,视两者为同等重要。因为其实这两者是同出一源,因为在启示录一开篇第1节就说清楚了,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来自于上帝,就是上帝赐给祂的,所以也是上帝的道。
     
    2、“所看见的”
     
    这节经文中的“所看见的”,其实也包含“所听见的”。在《启示录》中,一共出现了十次“所看见的”。在看的过程中,当然也能听见。“所听见的”,在《启示录》中也出现了三次。请注意启22:8,也就是到整个《启示录》结束的时候,约翰做的一个总结。“这些事是我约翰所听见、所看见的;我既听见、看见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脚前俯伏要拜他。”所以,约翰所证明的事情,不仅是他所看见的,同时他也把他所听见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那么,约翰所看见的是什么事情呢?启1:1已经说清楚了,是用象征的符号和语言让他看见的,并不一定是看见真实的实体。请注意: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的很多事物,都是概念性多过形象性,而不是实际的情形。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城市地图,了解这座城市的道路、交通、房屋等等情况。可是,这张地图和这座城市的实际情况并非完全相等。但按照地图的指示,又能找到要找的地方。同样,在异象中,上帝借着使者,用象征的符号指示约翰,让他看到天上和地上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些象征符号可以准确地指向那些事情,但它不一定等于那些要发生的事件或真实的地方。这就如同地图真实地反映了实际的情况,但不等于实际的情况一样。约翰看见的耶稣基督也不是实际的耶稣基督,因为他不能直接面对。
     
    3、“证明出来”——文字流传
     
    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所听见的,并不是通过口头传达,而是把它写下来,成为文字的经典。犹太人的经典有两种,一种是书面的妥拉;一种是法利赛人说的口传妥拉。耶稣曾说,祂来到世上不是带来和平,乃是要动刀兵。祂的刀兵就是祂带来的一把宝剑,这把宝剑就是要把书面的经典和口传的妥拉切开。约翰继承的是用书面的方式把他所接收到的启示写下来的这个传统,也就是他继承了从摩西开创的传统。这一点非常重要。自从摩西被授权写圣书开始,口传的启示就不再是重要的传播真理的途径了。而写成的经典,就应当作为人们寻求真理的来源。
     
    《善恶之争》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人类历史的起初两千五百年间,并没有写成的启示。那些曾受上帝训诲的人用口授的方法教训人,父子相传,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至于写成书卷的经典,则始自摩西的时代。那时已将灵感的启示汇订成册。这工作一直延续了一千六百年之久,──从创世记和律法书的作者摩西起,直到写福音中最崇高之真理的约翰为止。”
     
     
    所以,约翰得到启示后,他不是要继承口传的体系,而是把它写下来,成为用笔写成的经典的最后一卷圣书。《启示录》是圣书正典的封笔之作。那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这样的一本启示呢?
     
    启1:3
    “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
     
    在犹太人Mishnah口传的传统中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有人读了仰望弥赛亚出现的启示文体的书,会有不好的结果。有四个犹太人得到了关于末后启示的文本,他们就去读。结果第一个人马上死了;第二个人失去了信心;第三个人发疯了;而第四个人宣称自己是那书中要来的弥赛亚。所以,一般的人对这种启示文体,多少有点敬而远之。他们一听到关于启示性的预言,马上就会想到上述流传的故事,就会紧张、害怕。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四种结果之一。
     
    1、“念”:明白并遵守
     
    但是约翰所写的这卷《启示录》,和其他的启示文体的书不同。那些都是托假名而写,而这卷书直接就说这是约翰写的——实名制!而且在1:3直接说明读这卷书会是怎样的结果。“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这里的“念”就是读明白的意思,而不是盲目的去读,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以赛亚书29章说到有人读不懂默示和先知的启示。赛29:9-14“你们等候惊奇吧!你们宴乐昏迷吧!他们醉了,却非因酒;他们东倒西歪,却非因浓酒。因为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你们,封闭你们的眼,蒙盖你们的头。你们的眼就是先知,你们的头就是先见。所有的默示你们看如封住的书卷,人将这书卷交给识字的,说:‘请念吧!’他说:‘我不能念,因为是封住了。’又将这书卷交给不识字的人,说:‘请念吧!’他说:‘我不识字。’主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所以,我在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们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灭;聪明人的聪明,必然隐藏。’”这里说到先知都是昏睡的,百姓也是用口尊重上帝,心却与上帝远离。这样的状况是读不了启示的,也是读不懂启示的。
     
    我们之前介绍过希伯来人的思维。我们的理解力在遵行上帝旨意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开发。所以,我们读上帝的话语要用心去读,我们的态度决定从何处得到帮助。路加记载有一个律法师来试探耶稣。他问的问题还是很正常的。路10:25“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他强调“做”。“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路10:26)意思是问他:你看到的有没有读明白?“律法师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路10:27-28)所以,主耶稣强调正确地理解真理,又通过行为加深对理解的进一步体验。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当我们用行为不断地敬畏上帝的时候,我们的智慧也就不断地增长。
     
     
    主耶稣曾说“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太24:15)这里的“读”和启1:3的“念”是同一个字。读这卷经书要“会意”,要把它读懂,读明白,才能得到书上所说的有福之人的福分。如果不识字,也可以听,在会堂里听。听见的人也要带着理解力把它听懂,听明白,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要把它听进去,听到心里面去。但只是理解还不够,还必须遵守其中所记载的,这样才是有福的。
     
    2、“有福了”
     
    启1:3开启了《启示录》七福的第一福。
     
    第二福14:13“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
      第三福16:15“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
           第四福19:9“‘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
         第五福20:6“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有福了,圣洁了;”
    第六福22:7“看哪!我必快来。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
    第七福22:14“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
     
    启1:3 作为七福的总领,后面的六福显现交叉对应结构。第二、七福与生命有关;第三、六福与持守有关;第四、五福与羔羊婚筵相关。
     
    在《启示录》中,作者有意识地在多处使用了“七”这个数字。比如“基督”弥赛亚这个词出现了七次,1:1、2、5,11:15,12:10,20:4、6。有七次宣布基督要再来,2:5、16,3:21,16:15,22:6、12、20。“主上帝全能者”也出现了七次。“坐宝座的”出现了七次,4:10,5:1、7、13,6:16,7:15,21:5。还有七封书信、七印、七号、七灾等等。“七”这个数字在《启示录》中反复应用。
     
    再如:七个教会(1:4,11,20);七灵(1:4,3:1,4:5,5:6);七个金灯台(1:12-13、20,2:1);七星(1:16、20,2:1,3:1);七盏火灯(4:5);七个印章(5:1、5);七角(5:6);七只眼睛(5:6);七位天使(8:2、6,15:1、6-8,16:1,17:1,21:9);七号(8:2、6);七雷(10:3、4);七千人(11:13);七个头(12:3,13:1,17:3、7、9);七个冠冕(12:3);七灾(15:1、6、8,21:9);七碗(15:7,17:1,21:9);七座山(17:9);七位王(17:10-11);羔羊的七个属性(5:12)
     
    3、“日期近了”
     
    念这卷书上的预言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人,都是有福的!这给今天我们读《启示录》、去理解、听从并遵守它的教训,带来极大的鼓励。这可不是一个看相的人对你说:“你这个人看上去一幅福相,是有福之人。”这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上面所说的一句话,真真切切。那么,这个福分表现在哪里呢?作者接下来说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日期近了”!什么日期近了呢?耶和华发怒的日期近了!耶和华的大日近了!那必要快成的那个愤怒的动武的日期近了!降下大灾,又用火焚烧一切罪恶的日期近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