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圣经 > 主题讲道 > 从起初到末后 >

从起初到末后(五)

 

文 | 王敬之

如果上帝的儿女从起初到末后,看明白他们与上帝同工所完成的光荣宗旨,那么,他们自己必要选择上帝所领导他们走的路。——《奋斗与勇敢》

 

■ ■ ■ ■  

我们这次讲的主题就是上帝和人类所共同关心、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回归伊甸园。从上帝的方面来说,祂不断地把有关信息带到人的面前,向人类启示衪的计划。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衪通过一些人,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来告诉人类该作的选择及将完成的事。我们前面考查了亚当,又讲到挪亚、亚伯拉罕、摩西,以及讲到所罗门建圣殿。

 

 

 

以色列的败亡

 

 

所罗门建圣殿之后200多年,北国十个支派被亚述攻陷,公元前723年北以色列沦陷。46年之后,公元前677年,南犹大被攻败,是以玛拿西王被打败为标志。因此以色列国到公元前677年就算是完了,其后都是归回的历史,其间也有作王的,可那是什么王?傀儡,受欺辱的王。到公元前604年,但以理被掳。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沦陷。

 

上帝在这个期间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从出埃及开始,将以色列人领他们,进入迦南地,把这批人从一个民族建立成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南国和北国都分别经历了十几位王,将近二十位。北国的王几乎没有一个好的,南国有几个王还是不错的,但也是以悖逆的王居多。上帝的忍耐可以说是到了一个相当的地步。在被掳灭亡的事情还没发生之前,上帝就不断地发出警告。其中,7:7-8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这所谋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原来亚兰的首城是大马士革,大马士革的首领是利汛。六十五年之内,以法莲必然破坏,不再成为国民。

 

这是以赛亚发出的警告,时间大概在公元前742年,说你们要悔改,否则临到的事情就会发生。“六十五年之内,以法莲必然破坏,不再成为国民。以法莲的首城撒玛利亚,撒玛利亚的首领是利玛利的儿子,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赛78-9这里说65年之内。我们算一下,65年后是到了哪一年?677年。65之后就到了玛拿西被掳的时间。在65年期间,它分为两段:19年之后是723年,北国沦陷;再过了46年,就是677年,南国沦陷。所以以赛亚说的这段预言就应验了,65年之内南国北国分别沦陷。

 

但是这个时候,以色列圣殿还没有遭受更大的灾难,后来上帝又兴起了先知耶利米。耶利米告诉他们别抵抗了,否则会国破家亡的,你们就顺服吧!上帝努力跟以色列人讲,讲不通。上帝加给他们一个轭,示范给他们看。又叫耶利主找一个腰带,把它带到外面去,放到石头底下,然后过几天再取回来,最后腰带坏了。还用了很多比喻,比如一口锅。又从城墙上打一个洞爬出去,然后又爬回来,以此来说明将来他们就要这样出去,给他们形象地作演示,启示这就是你们的命运。但以色列人有没有听啊?没有。所以很不幸这些预言就应验了。

 

《但以理书》与救赎计划

 

现在我要详细讲两部特别的书:《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但以理在巴比伦待了七十年,他天天数着日子,盼着七十年快满之时可以归回。他向上帝祷告,希望上帝既应许七十年,如今快满了,就应该回去重新修建耶路撒冷。但以理的想法相当于谁的想法呢?亚当的想法。亚当因为犯罪而被逐出伊甸园,以色列民因为犯罪而被掳到巴比伦,亚当希望回归伊甸园,以色列民希望回归耶路撒冷,这两个事件很像。所以上帝就用但以理的这个想法来表达了衪所想表达的意思,即回归天上家园的计划。

 

大家读《但以理书》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但以理与上帝之间的对话,多半是各说各的。但以理想回到地上的耶路撒冷,上帝有没有回答?并没有。上帝所谓的回答但以理每次听完就是“病了数日”,想不通。到最后上帝跟他挑明了,说这部书被封了,也不关你的事,你年纪大了,先歇着吧!到了末了你再站起来。《但以理书》最后就是这么结束的。所以上帝是要用但以理渴望回归的这个机会,来说明怎样回归伊甸园,说明衪的救赎计划,这就是上帝所关注的重点。

 

我们在考查《但以理书》的时候发现,上帝用了七、八、九章来详细地讲衪要作的事情。我画个图表来解释一下:祭坛——圣所——至圣所。上帝在第九章回答了献祭的问题,受膏君何时要被剪除,祂谈到耶稣第一次降临的事情。因为要回到天上的耶路撒冷,回归伊甸园,必须有救主第一次的降临。第八章讲什么事呢?第八章讲从圣所过渡到至圣所的事。“到2300日,圣所就必洁净。”(但814圣所的工作要从这里结束,新的时代开始了,至圣所的工作开始了。所以第八章结束了圣所的工作。第七章讲至圣所的工作,案卷都展开了,讲查案审判。

 

但以理询问如何回到地上的耶路撒冷,上帝回答说,要回伊甸园的话,有这么几件事情要发生。上帝就是这么回答他的,似乎文不对题。这种事情在圣书上经常发生。马利亚对他儿子说:哎呀,儿子,酒没了,你快去弄点出来吧!儿子怎么说的呢?儿子的回答与问题毫不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参约2章)什么意思呢?耶稣心里是想,机会来了,酒就是象征着我的宝血,预表我的流血牺牲的,你不说酒没了吗?于是他就回答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所以我们看到上帝的心里始终就想着一件事,就是衪的救赎计划,以及如何让人明白衪的救赎计划。衪的心里始终是这件事情,并利用一切机会来解释这件事情。 

 

《启示录》与救赎计划

 

我们发现研究但以理的历史背景和明白上帝的回答和旨意,关系不大,但以理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但以理能够完整地表现亚当的那个回归的心情。以后为什么要选约翰来写《启示录》?耶稣有很多门徒,还有一个比约翰文笔好的人——保罗。为什么没有选保罗呢?因为保罗没有合适的机会。那约翰和耶稣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呢?

 

耶稣心里就想着一件事情,我到天上去什么时候再回来!衪只想快点回来,想着衪地上教会的儿女,想着早点接他们回天家。那么当时约翰一个人孤零零的关在拔摩岛上,他心里想着什么呢?就想着他所管理的那几个教会。他想我要如何才能早点回到我的教会呢?所以机会来了,耶稣就用约翰心里想的事,来表达衪想要说的一切。

 

《启示录》讲“我必快来”,是从耶稣的角度来讲衪要回来的事情。《但以理书》是从人的角度讲人要回去的事情,所以叫《但以理书》,因为它是从人的角度写的。而《启示录》却不叫《约翰书》,它叫——“耶稣基督的启示”(启1:1),因为是从耶稣的角度来讲的。所以衪一上来就跟约翰讲好,这个东西是我写的,不是你写的,《启示录》一开篇就说“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上帝赐给他……”先说明白这个,然后呢,再说:1:3“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哪个日期近了?耶稣要回来的日期近了!

 

约翰说:老师啊,您得让我也说两句。接着,1:4-5“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但愿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上帝和他宝座前的七灵,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脱离有古卷作洗去)”约翰就把他的想法也写出来。他也明白耶稣想说什么,主迫切地想把自己要回来的事情表达出来,于是两个人一交集,就出现——1:7“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

 

我们看到《启示录》一开篇就这两个事情,介绍完这两个事情之后,第二、三章就是耶稣开始写信了。“我知道你的行为”,启2:1“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这是耶稣说的,他要藉着约翰当时的七个教会写从那时一直到世界末了的七个教会时期。《启示录》就是这么写的。

 

两本书的交集之处

 

我们在下几堂课要花一些时间来讲《但以理书》与《启示录》里面具体的问题,然后会触及一些现在教会流行的说法或者是不流行的说法。我们也从这两本书看到一个交集,这两个书的共同点,就是要把人带回到伊甸园。一个是从人的角度来写,一个是从上帝的角度来写,这就是一个天地的绝唱,天地之间的一个协奏曲,所以也可以说它们是同一部书的上下篇。

 

我们在今天为什么要特别地强调这两部书呢?第一是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看到《但以理书》以后,其他的旧约书基本上都是以回归和重新建殿为主题的。唯独《但以理书》是集中的藉这个主题而发挥,来讲到更大的全世界的一个局面。同样,新约的四福音书局限于耶稣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他的一些事迹,其他的保罗书信、彼得书信、雅各书信,都是写给教会的,唯独《启示录》是藉着从教会开始,范围逐渐地扩大延伸到全球。所以它们的信息是给全世界的,不光是给教会的,而且是特别关乎末后的时代信息。所以这两卷书是末后时代信息的重要来源。

 

我们上一讲提到,在《启示录》的第十章有一个天使,他手里拿着一个小书卷,他的头上是有虹的。天使的动作应和了《但以理书》十二章的天使的动作,他“向天举起左右手,指着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但127)。再看《启示录》十章的天使是什么动作,他有没有起誓?10:5-6“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指着那创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或作不再耽延了)”

 

这两个天使他们像不像同一位天使?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头上都有“虹”。他们所传的这个信息也是一道彩虹:闪电、从东到西,人子再来也是这样,“从东到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呢?像不像是一道彩虹的形状?所以他们所传的信息其实也是一个彩虹的信息,是上帝的荣耀要降临的这样一道信息。

 

我们现在来考查一下《但以理书》和《启示录》关联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和伊甸园相关的。从《但以理书》的角度来说,它只谈到了地上的耶路撒冷;从《启示录》的角度来说,因为是对着以色列人说话,所以耶稣就顺着他们的口吻说到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地上的耶路撒冷是伊甸园的一个象征,一个影儿;天上的新耶路撒冷,是不是就是伊甸园?是的,我们从《启示录》的第二十二章可以知道。在全书结束、使命完成的时候,耶稣清楚地交待了这一点。

 

在《创世记》中,人类被赶出伊甸园,与生命之树隔开了,人类堕落的开始,就是救赎计划的开始。那么救赎计划完成的时候,人应该回到生命之树,这个计划就算是完成了,所以在《启示录》后面就看到《创世记》里边伊甸园的生命树。22:14“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生命树是伊甸园的核心象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生命树是伊甸园的地标型建筑,看到生命树就是看到了伊甸园;就好像看到天安门,就是北京;看到凯旋门,就是巴黎一样。名称的更改无关紧要。原来的北京叫北平,原来的开封以前叫汴梁。称呼不一样了,可事情却是一个。新耶路撒冷就是伊甸园。

 

为什么叫新耶路撒冷呢?它是有意义的,因为是对以色列人说话,所以借用以色列人的首都耶路撒冷来说明新的家园。但标志性的东西没变,就是生命树。于是《启示录》结束的时候,就再现了重回到生命树的一幅景象,表明人类的救赎计划到此谢幕!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我们有了这个认识以后,才能明白圣所的信息,要不然就搞不清洁净圣所什么意思。这个圣所是在哪儿呢?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又跟它有什么关系呢?在《但以理书》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洁净圣所”,这是复临教会立会的根基。

 

《但以理书》1-6章

 

下面讲一讲《但以理书》一些核心的信息。

 

《但以理书》分为十二章,它的背景是以色列人被掳到了巴比伦,心里迫切地想要回归。这十二章里有预言、有故事、有诗歌、有政府的公告、用了多种的方式来写。从语言上来说,也用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希伯来文和亚兰文。我们来看它的信息本身。前面的历史性的篇章,1-6章,故事很简单,第一章的故事是说以色列人被掳过来,尼布甲尼撒王从他们中间选了一批没有瑕疵的、俊美聪明的人来训练他们,这么看尼布甲尼撒王善于实行怀柔政策,并没有那么残忍,他能够从一个自己征服的国家里挑一些人来替他作官,他的胸怀不是狭隘的。

 

第一章表明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生长的环境,他们在这个环境之下所作的一件事情就是饮食改良。原来在伊甸园中人因食欲而堕落,现在但以理他们表明要回归之人所要过的得胜的生活。同时也表明我们今天生活在末世的教会,需要回归天上的伊甸园,更应该在生活上有所改变。

 

但以理这个年轻人做事情非常得体。委办来说这个事儿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我们试几天。而不是采取一个强硬的硬碰硬的方式。但以理的智慧,特别是给我们中国的教会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可能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以及是否凡事有顺从的信心。

 

第二章是非常特别的一章,是说尼布甲尼撒王作了一个梦,又忘记了,没有人能解得出,只有但以理解出来了。解梦的过程我们就跳过去,27811章下次我会画一个表,一次性地来讲。这个故事反映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彼此同心禁食祷告,依靠上帝,特别是解梦时的一些话,让人感动,觉得但以理小小年纪,非常难得。但是但以理并没有以此自觉了不得。中国有句古话:贪天之功为己有。这个孩子长得不错,充满智慧,但并不曾贪天之功。其实很多的事情都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都是由上帝完成的,都是天之功。但以理把上帝的功劳归给上帝,不抢夺上帝的荣耀,这也给今天的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不忘记把功劳和荣耀归给上帝。

 

后面有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就是当时尼布甲尼撒王不但向但以理下拜,还吩咐人给他们供上供物和香品。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是这么想的,前面这个王生气得想要杀人,现在十几岁的但以理坐在那,把这个梦讲得清清楚楚,王一下子就磕头下拜,我觉得但以理这时定是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是拒绝呢还是不拒绝呢?这样解释可能比较顺理成章。前面但以理把功劳全都归给上帝,不归给自己,他怎么可能来接受人的供奉呢?他应当是慌了神了,毕竟是个孩子啊!王跟他说了一大串了不得的话,还高抬他,但以理也不忘记他的朋友们,就顺势求王,王就使用了他们。

 

第三章里边有很多的内容,尤其是与《启示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三天使信息也好,巴比伦也好,都有着内在的关联。第三章不拜金像也是为后世的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拜末后的兽和兽像。同时在这里我们也看到,音乐也会用到虚伪的崇拜和拜假神之中,所以我们现在教会的音乐使用也要慎重,不是什么音乐都适合用来敬拜的。

 

第四章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尼布甲尼撒的悔改。他因为骄傲而被逐出,又因为悔改而恢复原位,他从这个巴比伦的王位被赶出来,相当于作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不是《启示录》所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巴比伦出来!?上帝把他放在旷野,给他七年的时间,他在外面吃草如牛,正象是搞了一个新起点的项目给他。他本来在皇宫吃的是大鱼大肉,上帝说你得到外面去,日光浴。白天晚上都是自然之光,给他日光疗法;然后呼吸新鲜的空气,纯素食——吃草如牛,也就是整个新起点的疗法让他恢复,恢复到七年以后,4:34“日子满足,我尼布甲尼撒举目望天,我的聪明复归于我,”尼布甲尼撒的精神病等等都治好了。所以有时我们需要到自然里面进行一些安静的治疗,需要一些时间,

 

第五章是另外一件事情,伯沙撒继位,他很狂妄,拿上帝圣殿里的器皿来饮酒,而且拜偶像。墙上忽然现出指头写字,是用波斯文写的,巴比伦人看不懂,但以理就被请来给他们翻译。他告诉伯沙撒上帝已经数算他国的年日到此完毕,他的国将分裂归于玛代人和波斯人。当夜伯沙撒被杀。

 

第四章第五章对于我们来讲,能看到两个结果:悔改,走出巴比伦;狂妄骄傲,走向灭亡。悔改的结果就是复归,能够进入国度、恢复王位,相当于末后走出巴比伦的上帝的子民,他们会与主同坐宝座。而骄傲自大、狂妄的结果就是毁灭。

 

第六章写但以理被落到狮子坑中,恳切地祷告,最后平安得胜。但以理那时已近一百岁了,一个老人,一个外国人,又没建立什么功劳,居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手下的人就是瞧不上他,于是想办法害他,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第六章的一幕。

 

但以理在狮子坑中,他的形像实际上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也是预示了耶稣的经历,他被扔在狮子坑中,就如同进入死亡;然后从里面上来,就如同耶稣下到死亡的坑中,又从死亡中再活过来。所以但以理的经历一方面象征耶稣的经历,另外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在危难之中,只要我们坚定地倚靠,上帝也会来拯救我们。

 

我们学得的教训

 

读《但以理书》,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的教训。

 

1、无论在各样不同的环境下,都信靠上帝。就如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在恶劣的环境下都信靠上帝一样。

 

2、不断地祷告。不住地祷告。

 

3、将荣耀归给上帝。不抢夺上帝的荣耀。

 

4、尊重权威。包括他从狮子坑上来,他上来第一句话说的不是“感谢主”,而是“愿王万岁!”我以前在美国上班的时候,坐公共汽车到半路时,有黑人上来第一句话就是“赞美主!”说完找个地方就坐下了,那时大部分人是在睡觉,她一上来就喊那一嗓子,她的心是好的,但时机有点不对了。但以理却很尊重权威,各方面都处理得很恰当。

 

5、选择朋友的重要性,选择益友。

 

6、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真正到大难临头的时候,唯有坚定地依靠上帝,上帝必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并在基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参腓47

 

7、要有技巧。但以理很灵活,很有技巧。

 

8、要有节制。但以理在饮食上节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很节制的。我注意到一件事情,但以理的祷告是蒙上帝垂听的,他每天三次祷告,他的内心也是不住地祷告的,他每天还有繁重的公务。我们在这里需要有平衡:有一些人一跪下去,两三小时,其实把做的事给耽误了。祷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言语的祷告,一类是行动的祷告。如果我们偏重到言语的祷告,最后可能一事无成,祷告也祷告不下去了。其实除了言语的祷告,和心里的祷告之外,还需要有行动的祷告。但以理他三次祷告之外,还用合适的行动来做。

 

9、动机纯洁、坚定。即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成就,依然保持着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10、关心自己的同胞。为自己的同胞祷告,爱自己的同胞,古人说要有“忧国忧民”之心,“位卑未敢忘国忧”。我们国家的“忧”是什么啊,就是有大量的人不知道福音,需要认识基督的救恩。

 

11、服侍自己仇敌的心。这个很难得,但以理被掳到巴比伦,让他学习他就学习,让他在皇宫服侍他就在皇宫服侍,这些人说来都是他们的仇人啊!是灭国的仇人。但是但以理他们还是很乐意地来服侍。所以这个心态是很难得的。这就是顺从上帝的一切安排,对所临到的任何事,在基督里都有平安。

 

12、在死亡的面前忠贞不屈。耶稣说过:“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路188)但以理在死亡面前坚定地悍卫信仰,不屈不饶,正是有信德的人。

 

最后我想说一点,《但以理书》写得很妙,结构非常漂亮,但以理是个大文豪,这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文采好,对侍奉上帝有更好的功效。因为好文章能传得很远,有很多的地方就是因为文人的一篇文章而出名了,地因文而名,文因地而起,这两者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今天我们传福音的过程中不要轻视文化,但以理受过高等教育,而且他受到异邦的高等教育。他在异教的政府里面受教,但保持一颗圣洁的心在上帝的里面,上帝也大大地赐福于他。我们今天思想也不能太偏激,说这个是什么世俗的学校,那个是什么属世的地方等。其实神圣和世俗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心。我们的心灵是圣洁的,就是圣洁的;我们的心灵是世俗的,哪怕你坐在教堂里也是世俗的。

 

但以理书1-6章的教训就总结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继续。

 

未完待续

 

 

王敬之,宣教学博士、作者、译者、宣教士。主要代表作《圣书与中国古代经典》、《相印成趣-佛法与福音对观》;翻译过多种宗教书籍,多年从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在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举办大型布道会。

 

靠信心互相支撑,借见证互相鼓励,等你来关注!

 


往期回顾

 

从起初到末后(一)

从起初到末后(二)

从起初到末后(三)

从起初到末后(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