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福音布道 > 散道收集 >
  • 文章列表: 婚姻与天国 王敬之 | 末世论 王敬之 | 人生四境 王敬之 | 什么是教育? 王敬之 | 约伯的信心 王敬之 | 怎样把握圣经 王敬之 | 点亮陌生人的灯 | 你和你的全家 | 耶稣为何而来 | 因信称义与灵魂不朽 | 基督徒:江湖好汉还是武林英 | 解读《诗经、周颂、敬之》 | 翘首古今圣人梦 | 新中华文明论坛2023问题解答 | 耕耘与守望 | 把握圣经主线条 | 从《诗经?周颂?敬之》说起 | 圣经的总框架 | 白话三天使信息 | 圣经的整体观与局部视角 | 人生驿站:诗与远方 | 留意圣经自己的解释 | 记念安息日的七个理由 | 农业是一切教育之本 | 不再记念? | 创造主及其创造 | 存完全的心? | 代祷与宣教 | 福音遍天下 | 印度印象 | 斯里兰卡探访 | 宣教之旅的启示 | 回应《基督复临安息日8个异端 | 劝学 | 部分与整体 | 如何向佛教徒传福音 | 中华圣工史 | 瓦格纳兵变看善恶之争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人工智能而来的启示 | 钢锯岭英雄(二) | 新加坡布道会 | 以弗所書主题下的夫妻合一 | 地狱之火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1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2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3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4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5 | 上帝的使命与我的使命 |
  • 圣经的整体观与局部视角

     

    王敬之 | 《圣经》的整体观与局部视角

     
     
     

    作者 | 王敬之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家人,安息日平安!今天很高兴又能一起来研究《圣经》,探讨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研究的主题:《圣经》的整体观与局部视角。

     
     

    天父,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主啊,我们感谢你赐下《圣经》来作我们人生的指南,将宇宙各样的大事向我们显明。主啊,在我们一同研究《圣经》、探讨《圣经》的整体性和它的局部视角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恳求圣灵与我们同在。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圣经》是一部书中之书,是一部奇书,是上帝所启示的、藉着祂的众先知,在长达1600年的时间,向人类所启示的一部绝无仅有的启示经典。这本书非常的宏大,也给许多人在理解上带来一些困难。因为它是在不同的时代所写,又有不同的作者,描述了许多局部性的故事。不同的书卷,描写的事件不一样,似乎给人带来一种错乱、复杂结构的感觉。在此情形之下,如何把握《圣经》的整体性,在它的大局观中来理解、阅读它的局部,这对我们理解《圣经》非常关键。

    《圣经》的整体性是在天地、宇宙中间,始终有一个这样大的范围。可是局部写的一卷一卷的先知书、历史书、新约的使徒书信,都是历史性的、地域性的、片段性的展示,这个张力就构成了局部和整体必须在张力之下来把握,才能很好地、正确地理解《圣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圣经》有非常强烈的整体观,从头到尾都贯彻着它的一致性,它的持续性,它的连续性,有一条红线始终贯彻其中,让你不会偏离它的整体。举例来说明怎样具体把握《圣经》整体观?如何具体地在局部中解读它要启示给我们的整体观?

    首先比较《圣经》的第一卷书《创世记》和最后一卷书《启示录》。

    《圣经》的开篇,一切的故事开始于《创世记》前面的一至三章;整本书结束于《启示录》的最后部分二十至二十二章,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的比较。

    《创世记》一至三章,讲述了上帝天地的创造;《启示录》最后结尾的部分,展示新天新地的创造。《创世记》的第三章,人类失去了乐园;《启示录》描写人类重新得到乐园,也可描写为失乐园和复乐园。《创世记》第三章,看见蛇在地上和上帝争战,《启示录》最后看到蛇被擒拿,对它进行处罚;《创世记》第三章看到人类的堕落,《启示录》看到得赎的人类的恢复;《创世记》告诉我们,有一位女人的后裔要来拯救人类,要击败蛇,而《启示录》展示了这位救主征服了祂的仇敌;《创世记》第三章表明了上帝对人类的审判,而《启示录》同样也有对恶者的审判。

     

    进一步看《创世记》,突破前三章,可以看到早前的社会被洪水所灭,在《启示录》中是被火所灭;在《创世记》里看到人类分散,是因为建造巴别塔,在《启示录》中也给我们看到一个属灵的巴比伦;《创世记》表现了蛇在地上首战得胜,但是《启示录》表明了羔羊最终的胜利;《创世记》一至三章表现了上帝和人类同行,因为人类犯罪导致中断,但在《启示录》第二十一章,上帝重新和人类同行。

    在这些对比中,《圣经》向我们展示什么呢?从第一部书直到最后一部《启示录》,作者有一个恒定、一致的主题,首尾呼应,是《圣经》整体观一个非常明显的体现。在此整体观下,从《启示录》局部的视角描写来看它的细节。

    启12:7“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对龙作了一个定义。龙是谁?启12:9“大龙就是那古蛇(即《创世记》中的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这里不仅把它和古代社会联系起来,而且还把它和天上的事情联系起来,让你看到一个整体,整本《圣经》描写的就是这场宇宙之争的前后事情。宇宙之争如何兴起?如何结束?整本《圣经》向我们展现和启示。

    如果人类从学术上去研究龙、希腊文的龙、希伯来文中的蛇,怎么研究也归不到一件事情上去。龙是天使,而《创世记》中的蛇,是地上的生物,如果只从局部来看,就不容易把它联系起来。《圣经》给启示我们,就这么多事,就这么多参与者:有上帝的家族——圣父、圣子、圣灵;有天使——好天使与坏天使;有诸世界,他们没有参与其中,是旁观者,在远处眺望;然后有人类,人类有男女之分,也分为善恶两种,一个跟随善的,一个跟随恶的。你把这几个大方向弄清楚,在确定局部的事情时就容易明白。

     

    举撒但的例子。仇敌撒但是恶势力的代表,它在《圣经》中向我们显明为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有多个名称。一个人或一件事,有多个名称,却是在说同一件事情。有了这个观念就好解释了。如《约伯记》一至二章都有撒但在其中出现,上帝的众子开会,撒但也来到其中。它出现的面貌,马上你就知道这就是撒旦。但在《圣经》逐步地展示、逐步地演进过程中,撒但到结尾的时候,看不见它了。那撒但去了哪儿呢?有代表撒但势力的其它势力出现了。

    伯40:15,19“你且观看河马,我造你也造它,它吃草与牛一样。它在上帝所造的物中为首,创造它的给它刀剑。”河马是什么?是一个水族,是上帝创造居首位的一个生物。这个特征让你马上知道,它就是撒但;路锡甫是上帝所造天使中居首位、最聪明的一个大能的天使。河马也是这样的特征,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如果只从文字上研究,得不出这个结论,可要是把握它的特征,看到《圣经》的整体性和它在局部中的显示,说明它的特点,就很容易来确定。

    第四十章出现河马,第四十一章又出现鳄鱼。说了很多鳄鱼的特征之外,最后露了一句,给你一个点睛之笔。伯41:33-34“在地上没有像它造的那样无所惧怕。凡高大的,它无不藐视,它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点出它的一个特点。鳄鱼最大的特征是什么?骄傲。这就把我们引回到了《以西结书》二十八章所启示的,路锡甫是怎么堕落的。结28:17“你因美丽心中高傲,又因荣光败坏智慧。”撒但的骄傲导致它的堕落。

    由此看到,前面出现的是撒但,到后面出现了两个势力,这两个势力依然是撒但的代表,一个河马,一个鳄鱼,这样就把两者联系起来了。在整体观下局部的看问题,否则头是头,尾是尾,分开看就没办法解决理解上的疑难问题。

     

    再如天使长米迦勒,他的身份也在转变。他本来的身份是上帝的儿子,在天上以天使长的身份出现,他的名字叫米迦勒。米迦勒在《启示录》中,在《犹大书》等书卷中都能看到。

    在旧约中常常看到耶和华,又常常看到耶和华的使者,又说耶和华的使者就是耶和华。有点眼花缭乱,但只要把握一个关键,就可以解决了。父上帝,祂不直接和人类发生联接,祂和人类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祂的儿子来完成的,把这个观念把握住。约1:18“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这一点把握住了,那凡属于和人类有关的、和人类打交道的、向人类启示的,显示的肯定不是父上帝,因为没有人见过父上帝。那启示的是谁呢?是米迦勒,是以天使的身份启示的。

    到了新约的时候,又看见耶稣,却没有看见米迦勒,为什么呢?因为他变成人了。道成肉身成了人以后,他把其他的身份都隐藏、约束起来,没有米迦勒出现,全部集中在一个身上——耶稣。

     

    那怎么证明耶稣就是米迦勒呢?如有一个整体观的话,事情就容易解释了。在《但以理书》第三章的火窑里面,看见有一位像神子的,即像上帝的儿子。因为在火窑中看见,还没有办法确定他究竟是米迦勒?还是天使?因为天使也被称为上帝的儿子(参见《约伯记》)。但至少可以确定他是一位天使。

    到《但以理书》第七章的时候,他以什么形式出现呢?他以人子的身份出现。但7:13“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这个“人子”肯定就是后来的主耶稣,他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权柄荣耀,进行审判。到第十二章他站起来的时候,又是米迦勒。但12:1“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米迦勒必站起来。”进去的时候是人子,怎么站起来又变成米迦勒呢?因为那时耶稣还没有降生,耶稣的名字还不能用,大家都只知道他的名字叫米迦勒,所以继续用米迦勒称呼他,这就顺理成章。你不能看见米迦勒,不知道他是耶稣;看见耶稣,不知道他是米迦勒。他就是上帝儿子的化身,是同一位。

    如果没有整体观和局部观,在神学上通过字眼,通过证明,就永远不能把问题搞清楚。你说《圣经》没有直接的经文说“耶和华如此说”,米迦勒就是耶稣,耶稣就是米迦勒,《但以理书》第十二章站起来的米迦勒就是第七章带进去的人子。这是表面现象,你要把握实质。在天上为人类作中保的一定是个人,他不可能是天使,天使不能做中保,但可以服务于人类。所以在此观念之下,整体和局部就很容易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整体观,局部才能连成一片。

     

     

    整体观和解经之间的重要意义。

    我曾经给大家讲过“两块法版”。在《出埃及记》第二十章记载由上帝宣布的、上帝的手写成的法版,其中的十条诫命,在《申命记》第五章也有出现。这两个版本稍有一点点不一样,但原则都是一样的。在第四条诫命中,守安息日的理由有一点不同:《出埃及记》中说,因为要记念上帝的创造;而《申命记》中说,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为奴,现在获得了自由,为了救赎而记念安息圣日。这两个版本都是十条诫命的版本。很多神学家在《圣经》注释中都把《出埃及记》当作原本,而把《申命记》看成后来的补充版本,说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就是眼界受到局部限制的解经方法,没有去考察《申命记》版本的出现是怎么一个情形。

    请大家一起来看《申命记》,摩西在第五章讲述了诫命之后,继续讲情况是怎么发生的。申10:1-4“那时耶和华吩咐我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上山到我这里来,又要做一木柜。你先前摔碎的那版,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你要将这版放在柜中。'于是,我用皂荚木作了一柜,又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手里拿这两块版上山去了。耶和华将那大会之日、在山上从火中所传与你们的十条诫,照先前所写的,写在这版上,将版交给我了。”这次交给他的和之前交给他的,是同样的。他说是“那大会之日、在山上从火中”,上帝向他们说话。

    申5:4-5“耶和华在山上,从火中,面对面与你们说话。(那时我站在耶和华和你们中间,要将耶和华的话传给你们,因为你们惧怕那火,没有上山。)”这个版本就是那一天在山上,从火中,上帝亲自向他们说话。那一天,上帝说话只有一次。《申命记》第五章是“那天说的”,《出埃及记》第二十章也是“那天说的”,那天上帝说了几个版本?很明显,那一天上帝说了两个版本。

     

    如此一比较,整体的观念就进去了。两件事情,描写在同一个状况之下上帝说的,只不过分两处记载。这样,就不会出现只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场面的错误解经,认为《申命记》只不过是摩西对十条诫命的一个解说。《圣经》说的清清楚楚,是“耶和华在山上,从火中,面对面与你们说话。”

    读一段《本会圣经注释》,说:“《申命记》,顾名思义,就是对在西奈山传给以色列人之各种律法的摘要,以及摩西为了使百姓深刻地意识到忠心地遵守上帝一切吩咐的重要性而给予的额外解释。”说《申命记》这部分只是一个补充解释。但《圣经》的经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不是补充解释,这就是当年上帝在山上,从火中,直接跟以色列人面对面的说话。所以,当我们在解经的时候,只执着于局部,忽略整体,再聪明的解经家也会出这种低级的错误。

    《申命记》的确有摩西在生命将告终之前的一些补充解释,但是在第五章中的十诫,绝对不是补充解释,而是把十条诫命当年说的另外一个版本,再次把它展示出来,哪里是补充解释呢?所以,缺乏整体的认识,是解不了《圣经》的,会出错,会因注重局部而忽略大局。

    我在此提出这样一个原则,举这几个例子供大家作参考。在进行局部解读《圣经》的时候,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圣经》的整体性,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要在整体中去看局部,又在局部中来突显整体,把整体看得更加的细致,更加的精确。

     

    《圣经》启示善恶之争主线条。在局部的时候,让我们明白启示的善恶之争的对象、参与的角色、时代略有不同。但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这主线条(之前在比较《创世记》和《启示录》的时候已经说明了),《圣经》甚至把最后的恶势力和最早的巴别塔联系起来。最后这个恶势力和巴比伦有啥关系?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这就是那一贯性的恶的势力在地上、在末后时期的一个表现。选择了“属灵巴比伦”这样一个喻体,来表明那个本体,本体就是撒但恶势力在末后的代表。喻体用什么来说?用属灵的巴比伦——大淫妇来说的。

    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研究先知书或任何一本书,它的主题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你会发现研究任何一卷书,《圣经》的主题,它的结论都是一致的。但是这些先知、使徒在进行劝勉,向我们进行宣说、解说、教育我们的时候,所使用的例子、例证是不一样的。

    给大家介绍整体和局部的解经方法,是为了大家能再进一步地理解《圣经》。如果读一卷书,读出一个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整体结论肯定不对。每一卷书中都有它的特征,有它具体的事件,某一段历史,某一些人物,有各不相同的细节,把握这些是应当的。所以,一定要在局部中看到整体,在整体的眼光之下来突显对局部中所表现的《圣经》连贯性和它统一要表现的内容。

     

    今天这个原则,就介绍到这里,愿上帝帮助我们,不断地去领会、去实践。自觉地用整体和局部的观点来理解《圣经》,要看出《圣经》从古至今就说一件事情——敬畏上帝,谨守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从头到尾都在讲善恶之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最终救赎的计划要实现,基督得胜,撒但全盘灭亡。用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历史事件,来催促我们觉醒、催促我们悔改、催促我们更新、催促我们有一个新的生命、催促我们的品格不断地像主耶稣。

    我再补充一段,用局部和整体观来读《圣经》的时候,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我们从伊甸园而来,最终要回归伊甸园;伊甸园就是上帝在地上的国度,就是我们将来要去的天堂。之所以被称为天堂,是因为伊甸园放到天上去了,它本来就是上帝在地上第一个国度,也是祂唯一的国度。因为当时地上没有其他的人,进上帝的国,就是进伊甸园。为什么称之为天国呢?因为它放到天上去了。

     

    明白这一点以后,整本《圣经》就串起来了。不仅看到上帝的国,也看到了天国、看到了圣所、看到了圣殿、看到了会幕、看到上帝的圣山、看到上帝的城、我父的家、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锡安山等等,这一切你都看明白了。原来都是在说同一件事情,就是回归伊甸,进入上帝的国。

    《创世记》一至三章,人类被从城里赶出来,经过生命树,被赶出城外;在《启示录》人类得赎的时候,让你先经过生命树,然后进入城内。你又可再进去的地方,就是天国。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说天国?因为天国在人间,不在天上,回到地上了。但依然是上帝的国度,是我父的家,是上帝的帐幕,还是伊甸的乐园。

    有这样一个整体观,我们在《圣经》的目标就一致了,就不会出现如今在整个基督教界所写上帝的国、新的圣殿什么的,乱七八糟,因为他只认识局部,没有拼成一块整体。所以,究竟天国、上帝的国、上帝的城、圣所在哪儿?乐园在哪儿?就一个地方——伊甸园。这就是整体观,在整体观之下看到局部有不同名称的说法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结束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主的恩典!我们感谢你跨度这么长的时间,给我们赐下如此完美、整体前后一致的一部《圣经》。主啊,愿主帮助我们,在阅读不同书卷的局部启示的时候,能够在整体中来领会。不仅学会在两个观念之下来理解《圣经》,更要突出地看到主对我们的旨意,就是让我们学效基督,真诚悔改,让主的品格能够藉着圣灵加给我们的恩赐和能力,不断地在基督里成长,预备好自己,迎接主的再来。愿主赐福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赐给我们平安,保守我们,直到主来的日子。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0